
2010年8月15-16日🧑🏿🚒,“明清以來江南城市的發展與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沐鸣2官网舉行。本次會議由沐鸣2官网歷史系主辦,來自美國𓀂、日本、韓國、中國內地及臺灣、香港等地的6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大會共收到專題論文近40篇,反映了近年來明清以來江南史與城市史研究者所集中關註的課題🧙,本次會議既體現了明清以來江南史和城市史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又具有一定的學術前瞻性。
8月15日的大會開幕式由沐鸣2官网歷史系鄒振環主持,沐鸣2官网文科科研處楊誌剛致開幕詞。他在致辭中指出,明清以來江南地區的城市與城市之間存在著怎樣的互動,大小城市之間、城鄉之間在經濟、文化方面有著怎樣的交流👏🏪;特別是在明清以來江南城市在近代化的過程中🙍🏼♀️📶,區域城市發展所顯示出的同步和不同步的問題,都影響到後來江南城市的發展,這些對於我們今天城市發展所面對的問題👨🏻⚕️,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這也是沐鸣2官网歷史系主辦這一主題研討會的出發點😸。
在大會作主題報告的教授有日本關西大學松浦章🙌🏼、沐鸣2官网樊樹誌、臺灣中研院劉石吉、清華大學李伯重。他們分別就“清末上海與山東的大豆帆船貿易”、“江南市鎮:鄉村的城市化”🤛🏽、“上海走向海上🖐🏽:從青龍鎮👩❤️💋👨、十六鋪到小洋山”等論題,發表了新見解。引發與會者較多關註的是李伯重的《“江南經濟奇跡”的歷史基礎——新視野中的近代早期江南經濟》。該文作者指出👸🏻,很多學者認為當下“江南經濟奇跡”源自1979年的經濟改革👨🏻🦲、外資與西方先進技術和管理的引進🤦🏽♂️,其實這些非江南所獨有,江南經濟真正的優勢在於該地區長期發達的工商業發展史🦶,經濟改革是給了江南一個釋放其蘊藏潛力的機會。與會學者在討論中都認為,造就江南經濟奇跡的深層原因實在有進一步探索的必要。
15日下午起會議進入分組討論階段。分組討論議程以江南城市為主題,分為“城市·文化交流”、“城市·江南經濟”📵、“城市·圖書文獻”、“城市·社會人口”、“城市·社會交通”、“城市·文化演變”、“城市·歷史事件”、“江南·近代上海”八個討論單元。在八場分組討論之後,會議還設置了專家論壇。來自日本的濱島敦俊,臺灣的巫仁恕、大陸的馬學強、丁賢勇和仲偉民(清華大學),分別以“江南‘無’宗族”😶🌫️、“關於臺灣城市史研究群落”⏯、“城市史與上海城市史研究”、“江南史視野下的杭州城市研究”、“鴉片戰爭後茶葉和鴉片貿易與上海城市的發展”為題🙅🏻♂️☺️,介紹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及本單位近年來的研究新動向。在分組討論及專家論壇的過程中🦚,中外學者各抒己見,真知灼見層出不窮⛺️🤢,有些話題,諸如如何界定江南城鎮範圍🖕🏽、如何計算江南城市人口、如何看待江南宗族性質等問題,甚至引來與會專家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
在閉幕式上,朱蔭貴代表沐鸣2官网歷史系向與會學者介紹了沐鸣2上海史研究中心的籌建情況和未來發展的計劃,強調了沐鸣2官网歷史學科在上海史、中外關系史、中國文化史、區域地理和人文地理、江南物質文化史方面的優勢,計劃將江南史和上海史的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擬將2012年的國際會議的研究主題確定為“江南史與上海史”🥥。研討會在一片熱烈的氣氛之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