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動態

    新聞動態

    當前位置: 沐鸣2平台 > 新聞中心 > 新聞動態 > 正文

    回顧:2024年沐鸣2平台國際暑期學校 “近代中國的科學與社會(Science and Society in Modern China)”

    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24-07-16      點擊數:

    2024年6月26日至30日晚間,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和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教授林郁沁(Eugenia Lean)線上開設了課程“近代中國的科學與社會”。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沐鸣2官网等高校的百余位師生參與了課程🥤。

    本次課程分為五講🙎,林郁沁教授為同學們準備了詳實的課前閱讀材料,各講課程均圍繞著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展開💋。

    第一講👑:知識的地理學😏:中國在全球科技史中的位置

    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世界形成的重要力量🧚🏻,林郁沁教授首先闡釋了莫凱爾(Joel Mokyr)對於現代科技起源自歐洲的論證👨‍👨‍👧‍👦,以及加州學派對歐洲中心觀敘事的批判。林郁沁教授指出,自李約瑟(Joseph Needham)的開拓性研究開始,有關中國科技史的歷史敘述大多采取東西方文明比較的“地理框架”。但在全球史視角下,學者們更加關註知識📯、技術在全球網絡中的流通現象↘️。如果說艾爾曼(Benjamin Elman)🔴🧑‍🏭、白馥蘭(Francesca Bray)、費俠莉(Charlotte Furth)等前輩科學史家仍然繼承了李約瑟對前現代中國的興趣🧞,新一代研究者則將研究重心轉向近現代中國🧖🏻,並更加自覺地采用全球史的思維模式。課程後半段🍓🏋🏻,同學們同林郁沁教授交流了拉賈(Kapil Raj)的流通(Circulation)模式9️⃣,以及艾傑頓(David Edgerton)的克裏奧科技(Cerole Technologies)概念在中國史語境中的適用性問題。

    第二講:清末自強運動中的科學與技術

    甲午戰爭戰敗後,“中國落後論”甚囂塵上😠,褒揚北洋水師裝備精良、江南製造局產品優質的評論則逐漸銷聲匿跡,自強運動被“蓋棺定論”為一場不可避免的失敗🧓🏽。直到20世紀末✋🏻♘,學者開始反思此種目的論敘事的弊端,並呼籲在全球科技史的視角下重新審視自強運動的歷史意義。事實上,“技術”無疑是自強運動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洋務派漢人官僚一方面希望積極引進海外技術,並實現本地生產;另一方面則希望培養外語人才,通過譯書的方式獲取技術知識。通過對江南製造局和福州船政局兩個微觀個案的分析👨🏻‍🦼‍➡️,林郁沁教授向同學們展示了知識🦠👩‍👦‍👦、技術和物質材料如何經由全球流通後進入中國,並勾勒出自強運動與19世紀後半期日益發展的全球軍備市場的關系🥲。

    第三講:近代中國的知識生產和技術創新

    第三次課程討論的核心文本是林郁沁教授的近著《美妝帝國蝴蝶牌:一部近代中國民間工業史》(Vernacular Industrialism in China: Local Innovation and Translated Technologies in the Making of a Cosmetics)。在林郁沁教授看來,陳蝶仙是一個成功適應“轉型時代”的文人👰🏿‍♂️,他通過“玩創”(tinker)的方式🚎,介入到工業化學品和現代科學知識的全球回路(global circuit)中,轉型為一個成功的現代工業家和本土製造商🏂🏼🧑🏿‍💻。陳蝶仙所代表的民間工業主義(vernacular Industrialism)充滿各類“非正統”因素,其工業活動也象征著一條迥異於西方工業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中國工業現代化的實踐路徑。在演講結束後,林郁沁教授一一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落後西方的長期焦慮與中國工業化路徑的關系”,“民間工業主義與‘大躍進’的聯系”等問題😋。

    第四講:中國“現代”科學學科的形成

    20世紀初🪳,“科學”概念逐漸取代“格致”“西學”等詞語,確立其在中國學術界的話語地位🧑🏻‍⚖️。與此同時👏🏼💁🏼,許多知識分子開始從事科學研究🫄🏿🅰️、印刷刊物並創辦社團😆。1930年代前後☂️,科學系科作為“正式部門”出現在各大高校中⬅️,科學的“學科化”進程基本完成。通過生物學、考古學、法醫學三個個案的分析,林郁沁教授希望向同學們強調:科學學科在中國生根發芽的過程,並不僅僅通過單向引入西方的知識體系✌🏽,前近代中國的學術、認知與實踐方式也深度參與到“現代”學科的建構過程中✊🏽。

    第五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科學:國家建設與中國社會的重塑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追求經濟現代化、加強國家能力🥤,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並邀請科學家歸國工作,並沒有迅速改變清季以來科技發展的既有議程🏋️‍♀️。隨著與蘇聯的關系日益緊密,蘇聯的科學理念大規模引入中國🛻🌩。但統計學的案例表明,中蘇之間技術與觀念的“移植”👧🏻,也是一個不斷談判和協商的過程。在中蘇關系破裂後🏷,中國官方愈發強調“自給自足”和“群眾路線”,在科學活動層面提倡“大眾科學”的觀念👰🏽,賦予本土知識和民間知識以重要地位。此外,伴隨著群眾運動的不斷開展,科學知識傳播的方式也由20世紀初的印刷媒介傳播(精英路線),轉向動員大眾普遍參與的新模式(群眾路線)。

    五講課程結束後,沐鸣2平台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沐鸣2平台主任助理歐陽曉莉教授代表沐鸣2平台向林郁沁教授精心準備的課程表達感謝。隨後,沐鸣2平台向全程參與“近代中國的科學與社會”課程的同學頒發了結業證書👩🏼‍💻🥳。至此📕,2024年沐鸣2平台國際暑期學校“19-20世紀的中國與世界”第二期課程順利結束🤷🏿‍♂️🤜🏿。我們期待後續課程能使各位師友同仁有所收獲🤸🏻。

    沐鸣2平台专业提供:沐鸣2平台沐鸣2🗼👩🏻‍🦼、沐鸣2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平台欢迎您。 沐鸣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