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職稱🏇:副系主任/教授⏬、博導
辦公地點:光華樓西主樓2002
電話:55665045
Email:zmz@fudan.edu.cn
研究方向:中國近代史
張仲民🐌,河南尉氏人,教授🧑🧑🧒、博導。沐鸣2平台教授暨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主任等職⭐️。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史,亦從事歷史學理論的譯介工作👨❤️👨。發表有論著多種🪢。沐鸣2官网歷史系副主任🚵🏼♀️,負責研究生教育和招生工作,協助負責學科建設工作🤾🏽🧔🏿♂️。
1.張仲民:《出版與文化政治:晚清的“衛生”書籍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2月版。該書修訂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於2021年5月出版。
2.張仲民:《種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閱讀文化與接受政治》,社科文獻出版社2016年11月版。該書修訂版於2021年7月出版。
3.張仲民🧑🏻🎤:《葉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版😰。
4. 《弄假成真🔎🫱:近代上海醫藥廣告造假現象透視》,沐鸣2官网出版社🐙,2023年5月版。
1.合譯有理查德·艾文斯(Richard J. Evans):《捍衛歷史》(第一譯者),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版👩🏿🌾。
2. 合編有《新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版。
3. 合編有《近代中國的知識生產與文化政治——以教科書為中心》👰🏼♀️,沐鸣2官网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4.合編有:《藥品🌷、疾病與社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9月版🚵🏽。
5.合編有:《多維視野下的思想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5月版🚻。
1.《一個思考◼️:由柯文“中國中心觀”談起》🫦☁️,《人文雜誌》2003年9月,第110-114頁。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04年2月號全文轉載。
2.《後現代主義理論與歷史學述評》,《東嶽論叢》2004年7月🙎🏻♀️。
3.《一個思想的生活史分析》💂🏼♀️,《人文雜誌》2005年1月,第119-124頁。人大復印資料《婦女研究》2005年6月號全文轉載。
4.《歷史與文學的辨證》(第二作者署名),《福建論壇》2005年3月,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5年9月號全文轉載。
5.《後現代史學理論述論》,《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3月🧥🪿,第59-64頁。
6.《解構中國民族歷史敘述的反思》💳,《歷史研究》2006年10月,178-185頁。
7.《典範轉移:新文化史的表達與實踐》⛏,《社會科學評論》2006年12月🗞,第40-58頁📈。
8.《講故事的文化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07年4月,第146-154頁⛓。
9.《劉師培的一則佚文》,《史林》2007年6月🕵🏿♂️🚭,第184-188頁。
10.《從書籍史到閱讀史——關於晚清書籍史/閱讀史研究的若幹思考》,《史林》2007年10月👩🌾👰🏼♀️,第151-180頁🕣。
11.《另類的論述——楊翥〈吾妻鏡〉簡介》👃,臺北《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5期🗞,2007年12月,第195-210頁👩🏻✈️。
12.《新文化史與中國研究》🍑,《復旦學報(社科版)》2008年1月,第100-108頁。
13.《衛生🎈、種族與晚清的消費文化》,《學術月刊》2008年4月,第140-147頁🌲🤳。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08年7月號全文轉載👩🏼🦳。該文修正版見大阪《或問》雜誌2008年7月號。
14.《晚清出版的生理衛生書籍及其讀者》,《史林》2008年8月,第20-36頁🚣♀️。該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9年 1月號轉載👳🏻。
15.《出版與文化政治👩❤️💋👨:清末出版的生殖醫學書籍及其讀者》,《學術月刊》2009年1月,第128-142頁🥝🐻❄️。該文修改版見京都國際文化日本研究中心(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編🪡:《東アジア近代における概念と知の再編》(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2010)🐺。
16.《歧路彷徨:歷史與文學之間》🛰🎂,《學術研究》2009年3月🔑,第20-23頁。
17.《晚清中國的書籍、出版與閱讀》,大阪《アジア文化交流研究》2009年3月🤰,第609-621頁。
18.《嚴復與復旦公學》,《歷史研究》2009年4月,第133-146頁。
19.《清末報刊上改良小說和戲曲論述篇目》,《近代中國研究集刊》(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20.《晚清上海書局名錄》🤏🏿,沐鸣2官网歷史系、出版博物館編🚚:《歷史上的中國出版與東亞文化交流》,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359-367頁。
21. “Books of physiology and hygiene published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ir readers,”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December 2009, Volume 4, Issue 4, pp. 604-631.
22.《舒新城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牛大勇等編:《五四的歷史與歷史中的五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376-409頁💂🏽♂️;該文的修正版《時代思潮的地方回應——舒新城與五四新文化運動》7️⃣,見盧建榮主編《社會/文化史集刊》第3集(臺北時英出版社👎🏽😱,2010年4月,第101-136頁)👩👦。
23.《清季啟蒙人士改造民眾閱讀習慣的論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8期,2010年6月,第51-96頁。
24.《2010年中國近代史研究述評》(第二作者署名)💸,《學術月刊》2011年4月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1年7月號全文轉載🧝♂️。
25.《補腦的政治學》,《學術月刊》2011年9月號🙇🏽,第145-154頁🫶🏽。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2年5月號全文轉載。
26.《晚清中國身體的商業建構》,楊念群主編:《新史學》(5),中華書局2011年11月版,第233-263頁。
27. 《後殖民視角下的中國民族歷史敘述》🩰,《九州學林》2011年春季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165-188頁👃🏼。
28.《歷史書寫與記憶塑造——古騰堡在近代中國》,《學術月刊》2012年4月、5月號連載👨👩👧,第140-148、135-144頁👨🏽🔬。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2年8月號、9月號全文轉載。
29.《少年胡適在上海時史料補遺》,《清史研究》2012年第2期🤽🏿♂️,第124-129頁。
30.《梁啟超的一則佚文——辛亥前梁啟超同袁世凱關系之一例》🌂,《史林》2012年8月號💇🏽😂,第119-122頁。
31.《黑格爾哲學在清末中國的譯介》👨🏻🦽,《哲學研究》2012年9月號💪🏻,第91-94、103頁。
32.《嚴復佚文六篇》,《或問》(日本關西大學)第22號(2012年10月),第131-138頁。
33.《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的新文化史研究》👨💻,《歷史教學問題》2013年2月號👇🏼,第56-59頁。該文註釋無意中被刪🥧。
34.《陳寅恪與復旦公學關系考略》,《中國文化》2013年春季號☛,第166-173頁🎈。
35.《黑格爾哲學在清末中國的容受》,《學術月刊》2013年5月號🚂😆,第158-166頁。
36.《“衛生”的商業建構——以晚清衛生商品的廣告為中心》,《歷史教學問題》2013年10月號,第53-58頁。
37.《嚴復與熊季廉的“父子”之交》,《史林》2013年12月號,第112-116頁🫅🏽。
38.《復旦公學創校史實考》,《復旦學報》2014年1月號,第33-42頁。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4年4月號全文轉載。
39.《黑格爾哲學在清末中國》,見孫江、陳力衛主編:《亞洲概念史研究》(第2輯),三聯書店2014年版,第154-183頁。
40. Zhongmin Zhang, “Th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of ‘Health’,”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Vol. 47, No. 4 (Summer, 2014), pp. 61-77.
41.《晚清上海藥商的廣告造假現象探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4年9月號🧑⚖️,第189-247頁。
42.《社會變遷視域下晚清的廣告論述》,《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5年1月號🛥,第67-72頁。
43.《近代上海的名人醫藥廣告——以文人諛藥為中心》,《學術月刊》2015年7月號💆🏻,第153-162頁。
44. 《何啟、胡禮垣行跡述考》,《或問》(日本關西大學)2015年7月號,第63-76頁。
45.《近代中國“東亞病夫”形象的商業建構與再現政治》👩🏿🦰,《史林》2015年8月號,第107-118頁👼🏽。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5年11月號全文轉載。《歷史與社會(文摘)》2015年第4期轉載👧🏻🫱🏿;《歷史學文摘》2016年第1期轉載👩🏻🦼。
46.《近代上海醫藥廣告中的借名造假現象初探》👇,《上海檔案史料研究》2015年12月,第19-38頁。
47.《世界語與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世界主義想象——以劉師培為中心》,《學術月刊》2016年第4期🧽,第143-157頁🫄🏿。《光明日報》(2016年06月01日14版)“論點摘編”;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6年7月號全文轉載;《歷史學文摘》2016年第3期轉載。
48.《理論、邊界與碎片化檢討——關於新文化史研究的一些反思》,《復旦學報》2016年9月號👨🏿💼,第13-20頁。《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6年第6期轉載;《歷史與社會》2016年第4期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2期轉載🧑🦯➡️;《新華文摘》2017年第3期論點摘編👩👩👧👦;《新華文摘》網絡版2017年第7期,第418-428頁。
49.《當糖精變為燕窩——孫鏡湖與近代上海的醫藥廣告文化》🫲🏿,《社會科學研究》2017年第1期🚣🏿♂️,第141-155頁。
50.《“亡國之媒”:梁啟超與清末民初的閱讀文化》,《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7年3月號,第97-108頁。
51.《梁啟超批“淫書”——梁啟超一則佚文解析》,《歷史教學問題》2017年第4期💇🏼♂️,第41-45頁。
52.《“文以載政”:清末民初的“新名詞”論述》,《學術月刊》2018年2月號,第161-171頁。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8年6月號全文轉載。
53.《南桂馨和劉師培》,《近代史研究》2018年5月號,第129-140頁。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18年9月號全文轉載。
54.《書商眼中的“二十世紀中國之怪現狀”》,《新聞出版博物館》2018年第1期☝️🤵🏻,第135-142頁🧘🏽🏧。
55.《劉師培的四篇佚文》,《歷史教學問題》2018年第5期,第133-136頁😰。
56.《閻錫山與洪憲帝製》🧑🏿🍳,《史學月刊》2019年第1期,第47-65頁。《歷史與社會》2019年第1期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9年第5期全文轉載。《歷史學文摘》2019年2期轉載💆🦡。
57.《北洋時期的南桂馨——兼論南桂馨與閻錫山》🆕👨🏻🦯,《晉陽學刊》2019年第2期,第121-130頁。
58.《書生“三變”為“封侯”——劉師培的“阿臾取容”》,《上海書評》2019年4月10日(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90410101522686.html)。
59.《“以學殉時”:洪憲帝製期間的劉師培》,《史林》2019年第2期,第100-114頁。
60.《“不科舉之科舉”——清末浙江優拔考及其製度性困境》,《歷史研究》2019年第3期👷🏼♂️,第108-117頁🧑🏿🔬。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9年第10期全文轉載。
61.《“非考試莫由”?清季朝野關於己酉優拔考試應否暫停的爭論》,《學術研究》2019年第7期,第63-81頁。
62.《胡適何以“暴得大名”💁♂️?關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史研究的再思考》👩🏻🌾,《廣東社會科學》2019年第6期🏇🏽,第116-126頁🔊。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20年第3期全文轉載。《歷史與社會文摘》2020年第1期轉載🚃。
63.《晚清優拔貢的出路》🙏🏿,《清史研究》2020年第2期👩🏿🏫。
64. 《“科舉之廢而未廢”——清末己酉(1909)優拔考試再研究》,《臺大歷史學報》第65期(2020年6月),第169-223頁。
65.《模範省與“紙面政治”》,《上海書評》2020年7月1日👧🏻。
66.《嚴復佚文兩篇及若幹全集失收文字》😺,《安徽史學》2020年第3期✨,第65-69頁。
67. 《新文化運動的“五四”起源》,徐佳貴編:《近代中國研究集刊》第10輯《五四新文化:現場與詮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11月版,第1-41頁🙍🏻♂️。
68.《偶像的塑造🦫:胡適及其受眾》,《學術月刊》2020年第12期,第158-173頁👩🏻🦯➡️👨🏽💻。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21年第4期全文轉載🏇🏿。《歷史與社會》2021年第1期轉載🫔。
69.《“文變”與“世變”:簡論清末民初的“新名詞入詩”現象》,《廣東社會科學》2021年第6期,第105-115頁🥅。《歷史與社會》2022年第1期轉載🏄🏽♂️。
70.《民國初年朝野關於三種國體構建方式的爭論》,《學術月刊》2022年第2期🙇♀️,第194-204頁。人大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22年11月號全文轉載。
71. 《名亡實存的科舉🤶🏼🧑🧒🧒:清末的孝廉方正舉薦及其朝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22年第5期🕺🏼,第33-43頁🤳🏽🔥。《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23年第3期,“論點摘要”。
72.《私誼🦶🏿、輿論和政治:劉師培和章太炎關系再考察》,《近代史研究》2023年第3期,第20-32頁。《人大復印資料》2023年第8期。
73.《作為學術史的生活史0️⃣:王國維和孫德謙之交誼》,《廣東社會科學》2023年第4期🪈,第108-122頁。
74.《近代中國知識與製度轉型中的在地化和製度因應》,《史林》2023年第4期。
1.《思想與學術的近代歷程》,《博覽群書》2003年4月。
2.《“公共知識分子”或是“介入的旁觀者”》,《書屋》2004年4月🤽🏼♀️。
3.《伊格爾斯在〈二十世紀的歷史學〉中對後現代史學理論的認知》,《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4月。
4.《構建學術與思想之間的歷史》🧷,《讀書》2004年6月,第20-23頁。
5.《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的個案研究評介》👨🏻🌾🌈,香港《二十一世紀》2005年12月。
6.《同鄉意識與近代中國民族主義》👳🏻,香港《二十一世紀》2006年10月。
7.《為何要捍衛歷史》,《南方都市報》2009年3月8日👍🫅🏼。
8.《文化史研究的系譜和反思》,《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0年2月28日。
9.《小茶碗裏有大世界》👩🏼🦰,《南方都市報》2010年4月18日。
10.《“局部真實”的觀念史研究》(原名為《數據庫與觀念史研究》,發表時被編輯修改)🧑🔬,《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0年5月23日。
11.《一個字的文化史》,《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6月,第84-87頁🤛🏿。
12.《追隨伯克:文化史的學術史與方法論》,《國外社會科學》2010年7月,第144-148頁。
13.《近代日本博覽會的文化政治》👋,《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0年8月1日。
14.《世界宛如博覽會》(原名為《展示的政治學——近代博覽會的文化史》,發表時被編輯修改),《南方都市報》2010年8月8日。
15.《觀念史研究應該怎麽做》(原名為《再論數據庫與觀念史研究》,發表時被編輯修改),《南方都市報》2010年9月5日。
16.《杜贊奇訪談——民族主義已喪失了進步和解放功能》,《南方都市報》2010年12月12日🌷。
17. 《誰來給革命下定義》(原名為《革命的政治學》,發表時被編輯修改)🎄,《南方都市報》2011年1月14日。
18. 《為什麽要喊口號》,《南方都市報》2012年2月26日🧖♀️。
19. 《上帝改變不了的過去🖱,歷史學家也不能》(原名為《克利奧巴特拉的鼻子》🚣🏻,發表時被編輯修改),《南方都市報》2012年5月13日。
20.《胡適研究的新進展》,《中國學》第2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21.《從新文化史到全球史》🕠,《文匯讀書周報》2014年1月10日🚛。
22.《張仲民評吳詠梅等<圖像與商業文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16年12月號☄️,第131-136頁。
23.《自命不凡🕴,卻極不規範》,澎湃新聞2017年1月15日🧝🏿♂️。
24.《世界語創始人逝世100周年:柴門霍夫何時為中國人所知🧑🏻🚀?》,澎湃新聞2017年4月14日♕。
25. 《後世誰與定吾文》🧑🏿💻,《上海書評》2022年6月23日🧑🏼🚒。
26.《從〈青年雜誌〉不得不更名為〈新青年〉說起》🚀📡,《博覽群書》2022年第5期🚶🏻♀️,第6-11頁❓🌔。
27.《“卿何為也?”張爾田書劄中的胡適》,《上海書評》2022年8月24日。